close
八月中的星期六,大兒在家裡寫功課...天氣濕熱,眼見就要暑末了。
阿嬤定下寫完功課才能出去玩的家規,適用大兒,不適合剛畢業的小兒。週末風和日麗,閒人不適宅居......決定了,今天單獨帶小兒出去玩玩........
你要去旗津?三多三越?大崗山燕巢?還是旗山?....
不一會,依詢小兒的意見,母子倆飆在到處是龍眼樹的大崗山。
對於大崗山一直有濃厚的好感,始於89年寒假,學校資優班辦了一週活動之ㄧ的大崗山燕巢生態地質之旅。當時請大崗山人文協會協助領航,七八十人爬了一個奇異的洞,經過十數年,印象之深,一直念念不忘。
難得來大崗山,不加思索,捨前山就後山,就像當年軌跡,先來到朝元寺停車。
一路走上去,看見兩老年人在軍事山洞外等待....,以往每次來,總是人煙稀少,這次似乎不太一樣。再走一段,竟然看見一群遊客從軍事山洞走出。原來這一天是高雄大崗山龍眼蜂蜜文化節活動期間,母子倆意外搭上蜂狂一夏,高雄山海遊的順風隊伍了。
攜兒來大崗山兩次,總是望山興嘆,一直很想讓雙兒知道~近郊的大崗山是我所見過最有趣的山....但是,沒有解說員領航,沒膽擅闖當年鑽洞的路線。充滿期待問一下,今天行程有爬洞嗎?答案是肯定的!!!
朝思暮想的行程,美夢成真在今朝。能在對的時間遇到當年領隊,莫非心想事成,真有其事?
來吧,扮成遊客,混進去,跟導覽老師上一堂地質生態課。
part I 珊瑚礁石灰岩
地形地質(摘錄自大崗山人文協會 景觀知識庫網頁)
大崗山位於阿蓮、田寮鄉境內,是一座隆起於平原上的台狀小方山,形狀像一艘覆蓋的小舟,南北長約4.4公里,東西寬不到2公里,最高點為海拔312公尺。
(圖取自追逐火炎山(上)-西隅風光一文)
有四條作東北西南向之平行斷層,最大落差20公尺;由北向南逐一下落,成為階梯斷層構造,大崗山除此斷層外,尚有切割珊瑚礁石灰岩之溝谷。大崗山的山勢自西向東緩斜,傾角約8度,平坦面以下皆為陡壁;東坡比西坡更加陡峭。(就是後山巖)
大崗山的地質為珊瑚礁石灰岩塊,最上面覆蓋紅土及礫石層,厚約數公尺至20公尺,其下石灰岩層厚度為30至50公尺,珊瑚礁石灰岩之下則為青灰色之砂質頁岩。
在碧水洞旁的,輔導員引導我們看見這兩叢從珊瑚礁岩壁長出來的草。
解說的劉老師說,這是松葉蕨,是古生代泥盆紀至今的蕨類活化石,在三、四億年前出現,是現存最低等的維管束植物,(低等維管束植物是指蕨類)。詳細構造請按松葉蕨 - 陳志鵬生態紀錄網 。
分二叉的松葉蕨,下方球狀物,即為孢子囊,古老的裸蕨類,與花台蕨色~鐵線蕨一文中看到進化後的薄囊蕨大不同。
石灰岩地區的地下水可以溶解部份碳酸鈣,並且再度沉積:出現在洞穴上方,垂懸向下的叫鐘乳石;滴落在地面的水滴,逐漸沉澱出碳酸鈣柱體,叫做石筍;沿著洞壁流下的沉澱物叫做流石。(摘錄自大崗山人文協會 景觀知識庫網頁)
碧水洞上方岩壁的石母乳,原理如上沉積出來。
這些大型的鐘乳石日漸巨大,可別站在正下方呀!
多孔的珊瑚礁岩,看見下方是水平沉積岩,砂質孔隙大,看來很像地下水的含水層,難怪岩壁透水陰濕,多長蕨類呀!
part II 碧水洞一線天
石母乳下方有一碧水洞,裡面神桌後方為一終年滴水的鐘乳石,廟方引水入桶中,龍涎造型獨特,令人印象深刻,供往來的遊客飲用結緣。
匾額碧字右方前去,看見水平沉積石灰岩變傾斜,是地殼變動的證據。踏珊瑚礁拾級而上,即到一線天。
左方岩壁開端,有一段繩子懸垂而下,聽說珊瑚礁懸壁上方風光美妙,值得一探,不過前方落差過大,有三四層樓高,若保險額度不夠,禁止攀爬。
一行人,魚貫而入,高高低低,兩側盡是精采岩壁。右方近主體山,滲水流石將岩壁雕琢,溶解沉澱,往來作用,麟狀流紋,有如鬼斧神工。
而左方岩壁近大崗山外側,流蝕沉積似乎不明顯,兩相比照,差異甚大....
想必外側碧水洞必在遊客腳下方,才能有源源的透水...
這個一線天,聽說是在明永曆年間地鳴形成。是斷層,還是其他地質因素,兩邊岩壁的差異與美麗石景,真是耐人尋味。
............to be continued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