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緣起


5-6年前,發現部分學生抄板書,速度慢又易抄錯...


於是自製教學講義。讓學生擁有正確度高的上課精華,看似高效,知識得來容易。


年復ㄧ年,發現整體學生的圖文表達能力,從整段簡答,從句子填充、從畫完整圖變成部分消失的拼圖


老師做的作業單越多,學生會不會真的受益良多?


 


習以為常的教學習慣,在新教材與網路革命之下,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調整。


先從作業開始。


 


part I

國二理化第一章課程結束。練習題目、檢討考卷之後,九月下旬,竟有一個假日沒有作業可派。


近年來,坊間理化題目簡易、大量而重複....,不想讓二年級的學生光只做題目,今年來點不同的~~改派整理型的家庭作業。


二年級,藉著親自整理重點,可以溫習、可以背誦、可以再ㄧ次慢讀課本與課堂筆記,統合並呈現所學


只要篇幅之圖文密度,不論美醜都有紙本好成績。分數營養的努力型作業,小孩要把握


 


於是假日前,最後ㄧ堂理化課,對眾學生這麼說:


找ㄧ張漂亮的紙,或是隨堂測驗紙大小,親自整理本章節,課本或所抄筆記最重點。


至少一滿面,至多不超過兩面。


以圖、文、表格、流程兼具,用自己的話描寫自己學到的東西


 


新的作業,暫時不加引導與框架,從作業看看學生學到了什麼。


同學靠過來,互相觀摩求進步。


 


Part II 首輪演出


像心智圖的呈現樹枝狀流程。簡潔大方、提綱挈領,也是一種表達模式。這是高明的小孩。


新課本談到掃描式穿隧顯微鏡  、與ㄧ般理化題形的正反比速看法,這是聚焦在根源基礎的呈現。 


這個圖很珍貴,是三個班107個學生中,唯一ㄧ盒砝碼盒。規則性在1125,親畫一次,記起來。


課本短短ㄧ句話,其實1公尺得來不易。上課曾經說過公尺的定義這樣來,科學家花了五年實際測得。以前不屑ㄧ顧的非基測考題,有了故事就變成有意義的重點了。


的整理,有課本的、有老師說的、也有自己說的話....都是用心擷取的重點。


譬如打靶,簡述精確度與準確度的差別 。



曾經在黑板以質點代表質量,擠在固定大小的數個小框中。點點震撼,具體化密度、質量與體積的關係。


滿滿工整的整理,藉著思考重置,將課堂重點重新精熟ㄧ次。


實在精緻,留下幾張影印存檔。原版與影印版同台平鋪,看的出感受大大不同。多了點了顏色,重點整理不再凌亂。


套色標關鍵很重要,讓筆記的易讀性大增,同學要大大改進。


 


番外篇 


有ㄧ張奇異的作業整理卷全文如下


理化初始學到基本物理量  、 SI單位制  ,課本說大麥哲倫星系離我們只有16.8萬光年....


的確都是用自己的話描寫自己學到的東西...@@。。。


這一張卷,原來是學習過程OS整理。


天真又口語,小朋友忘了這是要交的作業了吧。


紙本作業也能改到噴笑出來,這種小孩不多見,要裱起來膜拜呀!


to be continued.......


 PS~學長叮嚀


學長2010/10/10 17:00 回應


就是從我們這屆開始用上課講義的吧...

記得老師當初就有這份疑慮:害怕學生失去自我整理的能力

如今教學模式進化至此,像是學生帶領自己精讀,感覺真的很棒耶! 

看看之後學生是否能在上課講解時就能自己形成初步具有上方那樣具有條理的筆記,這樣無論上高中上大學,都是一樣利器喔


提醒同學: 小章節的整理還算ok,這份概念運用於大章節、或是敘述性質長的科目〈如歷史〉則一定要避免開頭有條理,到後頭淪為照抄課文、或開始模糊焦點等的問題。


這是我在國高中做統整時容易碰到的情況,請老師注意一下學弟妹們。


收到回應@@....


經驗相傳學弟妹,三年不晚,國昌學子,何其有幸呀!


 


下一篇:重點整理?學生觀摩區~理化第二章(水與空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cpon 的頭像
    micpon

    "發現學習"事件簿 II (暫存版)

    micp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